界面新闻记者 |
界面新闻编辑 | 文姝琪
11月18日,小米集团公布2025年第三季度财报,本季度收入1131亿元,同比增长22.3%;经调整净利润达到113亿元,同比增长80.9%,为历史最高季度水平。
手机×AIoT主力业务本季度贡献收入841亿元。智能手机仍是核心支柱,收入460亿元,全球出货量达到4330万台,同比增长0.5%,实现连续九个季度同比增长。IoT与生活消费产品业务收入276亿元,同比增长5.6%。互联网服务收入达到94亿元,同比增长10.8%。
面对内存大幅涨价、国补退坡与行业竞争加剧等压力,小米管理层表示,公司仍将按年初规划推进全年经营目标。
小米合伙人、集团总裁卢伟冰在接受界面新闻等媒体采访时称,小米判断Q3全球手机市场仅出现“轻微回暖”,主要来自非洲、中东、拉美等新兴市场的低端机需求。公司预计2025年全球手机大盘基本持平,对四季度并不乐观,同时将今年手机出货量目标定在约1.7亿部。
针对内存价格上涨,卢伟冰认为与过去的短期涨价不同,本轮由AI引发的需求上行将形成“长周期涨价”,至少持续至2026–2027年。公司已与部分合作伙伴签下2026年供应协议,并将通过产品高端化的结构改善吸收成本压力。

最受外界关注的汽车业务在本季度实现关键突破。智能电动汽车及AI创新业务收入增至290亿元,同比增长超过199%,其中汽车收入为283亿元。小米汽车单季交付量超过10万辆,创上市以来新高,并推动该业务首次在单季度实现经营收益转正,盈利7亿元。
卢伟冰指出,小米汽车前三季度累计交付超26万辆,公司预计本周即可完成全年35万辆目标。此外,公司预计Q4毛利率基本稳定,但2026年将承受更明显下行压力,主要来自购置税补贴收缩、高强度竞争、以及行业整体进入价格重新校准阶段。
在产品结构上,小米继续推进高端化策略。财报显示,中国大陆4000至6000元价格段的小米智能手机市占率升至18.9%,较去年同期提升5.6个百分点。9月发布的小米17系列在上市首月的销量较上代增长约30%,高端机型占比超过八成。
汽车板块的高端布局同样取得进展。易车网数据显示,小米SU7在2025年迄今的中大型轿车市场中排名第一,YU7则连续三个月位列中大型SUV首位。
高端化也扩展至大家电业务。公司在第三季度推出多款高端家电新品,同时位于武汉的小米智能家电工厂正式投产,规划年产能700万台空调。
卢伟冰就此对界面新闻等媒体表示,小米将不以价格战作为竞争手段,而是通过中央空调、三区洗、双区洗等产品线推动ASP上行。并且,小米大家电业务已进入文化影响力较大的东南亚市场和高端化的欧洲市场,明年仍将加速大家电的出海进程。
研发方面,小米前三季度研发费用累计达到235亿元,接近2024年全年,预计全年将超过300亿元。第三季度研发投入达到91亿元,同比增长超过五成。
公司在大模型、芯片、操作系统等底层技术方向继续推进,包括推出MiMo-Audio语音开源模型、全屋智能方案“Xiaomi Miloco”,以及新一代澎湃OS 3。
在本轮行业周期中,卢伟冰强调,小米业绩波动低于上一周期(指2022年前后),而手机高端化、IoT毛利率保持稳健、互联网业务受益于高端用户增长、汽车交付节奏超预期等组成的整体内部结构,是支撑公司抵御周期波动的关键因素。


发表评论